做微課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:辛辛苦苦做出來的課,知識點東一榔頭西一棒槌,看的人根本摸不著頭腦。就像把拼圖零件隨便扔一堆,不拼起來誰知道完整圖案啥樣?其實想讓微課內容有條理,關鍵得把框架搭好。

先把要講的內容拆開,就像拆快遞包裹一樣。把所有要講的知識攤開,一個一個看。比如教做菜,切菜、調味、炒菜這些步驟,單拎出來都是知識點。再按照它們的關系分組,切菜和配菜放一組,調味和炒菜放一組,這樣分完就清楚多了。

分好組后,得給知識點排個先后順序。這個順序很重要,得順著大家學習的習慣來。比如教打字,肯定先教怎么認識鍵盤字母,再教手指怎么放,最后教怎么快速盲打。要是一上來就教盲打,誰學得會呢?所以一般都是從簡單的、基礎的開始,慢慢往難的、復雜的講。

知識點之間還得有銜接。講完一個內容,不能突然跳到下一個,得有點過渡。比如講完鍵盤字母位置,要說“記住字母在哪還不夠,手指怎么擺才能打得又快又準?這就講講指法”。這樣聽眾就能順著你的話,自然地聽下去。

最后,練習題和總結也不能少。每講完一部分,出幾道題讓大家練練手。就像學完數學題,馬上做幾道類似的鞏固一下。等整堂課講完,再把重點從頭到尾過一遍,幫大家把知識點串起來。這就像給知識打個結,防止它們散開。

把微課框架搭好,就像把拼圖拼完整。零散的知識點有了順序和聯系,變成一套完整的知識。這樣做出來的微課,大家學起來輕松,也更容易記住。